【原创】对近视手术有点动心?听听一位过来人的感受

发布时间:2024-07-11 13:53:53        作者: hth网页登录入口

  是的,我做近视手术已经5年多了,每隔一段时间,就有朋友来“咨询”,问题不外乎:在哪里做的?多少钱呀?感觉怎么样呀?我也想做,不知道合适不合适?毕竟是在眼睛上“动刀子”,心里怕怕的……

  其实,在做手术前,我也向“过来人”打听过这样一些问题,经过查找资料、多方咨询、权衡利弊、内心挣扎,最后一咬牙,做了!

  自从13岁发现近视后,我就一直戴眼镜,一戴就是12年,忍受着框架眼镜带来的诸多不便,最怕验光看视力表。期间,为了方便和美丽,还断断续续戴了7年的隐形眼镜,不小心发生过一次眼部感染……

  提前5天去医院做检查,先是填了一些调查问卷,包括个人隐私信息、近视基本情况、眼部疾病史、其它病史、药物过敏史等。

  然后是眼部检查,由医生评估是不是满足手术条件。项目比较多,包括:视力、电脑验光、散瞳验光、泪液、眼睑、角膜、瞳孔、晶体、眼压、眼底等。

  2小时后,带着医院开的抗生素眼药水就回家了。手术前连续三天,遵医嘱滴眼药水。

  提醒:如果经常戴隐形眼镜,检查前要停戴1~2周,改为戴框架眼镜;如果只是偶尔戴一下,检查前3天不要戴;检查要散瞳,几小时内会视物模糊,不宜开车。

  当天早上,吃过早餐后,按照约定时间到达医院。先做复光检查,确认达到手术要求后,签手术同意书、交费,将随身物品交给陪同手术的朋友,之后在护士引领下进入手术室。

  第二步:护士帮忙滴表面麻醉眼药水、“洗眼”(硫酸妥布霉素、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膜囊)、络合碘消毒手术区皮肤。

  第三步:平躺到手术台上,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的感觉油然而生。术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听医生的引导,注视绿色的指示灯。

  有几点印象特别深:感到眼球被压迫、明显突出;整个视野都是黑压压的,指示灯就是那颗“夜空中最亮的星”;激光过程中,指示灯会比较模糊,还会听到“吱吱”声,闻到像是头发烧焦的味道,这是激光在气化切削角膜基质。

  整个过程中,不能移动头部,也不能眨眼。事实上,也根本眨不了眼,扩睑器会撑开眼皮,稍微有些不舒服,但可以忍受。

  一只眼完成后,机器升起来,做另外一只眼,全程10分钟左右,没有换手术床、手术间。

  走出手术室的那一刻,虽然看远处还不是非常清楚,但起码不用戴眼镜了,激动之情难以言表!

  戴上医院发的透明眼罩,休息观察了15分钟左右,未曾发现异常,就回了附近的酒店。大概半小时后,眼睛开始感到强烈的异物感、刺痛、流泪、睁不开眼。这是因为眼部麻醉剂的作用逐渐消失引起的,属于正常现象。

  下午3点去医院复查,距离手术已过去5个小时,不适感已基本消失(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,跟我同一天手术的几位病友,有的感受特别明显,有的则没太大感受)。

  复查完成后,就戴着透明眼罩回家了(如果觉得在路上戴透明眼罩有点奇怪,也可以戴自己的墨镜),还有术后需要的眼药水、复诊卡。

  1.遵医嘱滴眼药水,要滴医院开的,不要自行滴其它的。我当时滴的是:0.5%左氧氟沙星眼水、0.1%氟米龙眼水、双氯酚酸钠眼药水、泪然眼水。

  5.我特意问了医生,短期内要不要戒掉电子科技类产品。医生说并不是特别需要,但要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、电视、手机,比平时多一些休息,不要熬夜。(我当时是趁国庆放假做的,休息得比较好)。

  术前,我的左、右眼近视度数分别为375度、575度,没有散光,术后复查视力恢复情况如下:

  如今,5年时间过去了,视力稳定,平时也没有明显不适,能够说是非常满意了。

  一般向我“咨询”过的朋友,听完我的手术过程和恢复效果,都会比较动心,但更多的还是担心,下面就来看看一些常见的疑问和顾虑。

  先来说说近视是怎么回事。有一个很经典的比方: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机,角膜和晶状体就等于镜头。近视是因为眼睛的前后轴变长,而角膜和晶状体并没有随即改变,所以,成像落在了视网膜前方,导致看近清楚、看远模糊。

  可见,要矫正近视,可以从两方面入手:要么缩短眼轴,要么改变镜头。但目前,医学界对前者尚束手无策,所以,都从后者入手。

  而对于角膜和晶状体,医生们一般都拿角膜开刀,也就是我们大家常常说的“激光近视手术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用激光把角膜削薄,以此来改变角膜的曲率半径,影响光线折射的方向,使成像落在视网膜上,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。

  这里要注意,激光近视手术的目的是代替眼镜,相当于把镜片刻在了角膜上,并不是、也不能根治近视。也就是说,术后虽能摘掉眼镜,但并不会改变“近视眼”的本质。

 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术后反弹问题,据案例统计,视力回退的几率比较小,只有万分之几,出现回退的多是术前近视度数不稳定、有高度近视遗传史的人。万一出现回退,能否进行二次手术,要重新评估。

  另外,很多高度近视的人,眼底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,本身就是视网膜脱离、眼底出血的高发人群。激光近视手术动的是角膜,不可能影响、减轻或加重这些近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。

  最早的是准分子激光手术,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,能够说是激光近视手术的1.0版本。手术过程大致是这样:医生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切一个圆弧,将它掀起,然后在这层厚度只有100~180微米的角膜瓣下,用准分子激光“打薄”角膜基质,最后再将掀起的角膜瓣盖回去,无需缝合。

  角膜是透明的,没有血管,角膜上皮的再生能力很强,一般在24~48小时之内即可修复,之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也会逐渐修复。

  虽然说起来简单,但做起来可是个精细活,对设备要求非常高。据说,台湾“激光手术创始人”蔡瑞芳当时主要是因为所在医院的设备比较老旧,精准度不理想,才“封刀”的。

  近些年出现了更先进的2.0版本——飞秒激光手术,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。飞秒是时间单位,1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。飞秒激光比准分子激光手术用的“刀”更快速、更精准、更均匀。

  ①不需要制作角膜瓣,术后更安全。准分子、半飞秒都需要制作角膜瓣,术后早期眼睛如果受到撞击,有角膜瓣移位的危险。

  当然,全飞秒也更贵。我当时选择的那家医院,准分子、半飞秒、全飞秒价格分别为:9000元、12000元、21000元;检查费、眼药水费用另计,约1000元。不同的医院收费标准有所差异,但都没有纳入医保范围,都需要自费。

  至于手术效果,大量数据调查显示,二者并无差别。所以,一般人选择半飞秒就能满足需求,性价比也高;如果是剧烈运动爱好者,或者从事对抗性强的特殊职业(运动员、警察、军人),建议选全飞秒,创伤更小、安全性更高。你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条件选择。

  18岁以下,眼球还在发育,近视度数不稳定,不适宜做手术;45岁以上,可以做,但不太划算,毕竟摘下近视镜没几年,又要戴上老花镜了。

  要求近视1200度以下,散光600度以下,且最近两年度数稳定,增长不超过50度。超过这个范围,风险大,不建议做。

  这一些状况都不适合做:①经计算,术后角膜厚度低于270微米者,因为角膜过薄,有继发圆锥角膜的危险,手术导致失明十有八九是这个原因;②严重眼部疾病,如青光眼、白内障、严重干眼症、眼部感染;③全身性疾病,如甲亢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类风湿关节炎;④孕期、哺乳期妇女。

  严格的术前检查一般都能筛查出这些禁忌症。所以,填写调查问卷、回答医生问题的时候,一定要如实,不能隐瞒,接受检查的时候要耐心,别嫌麻烦。

  一般术后第二天,就可以正常学习、工作了。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,要做好心理准备:

  一是因为手术前后要用很多眼药水,药物会带来刺激;二是因为手术切掉了部分神经纤维,它们有感觉、营养的作用;三是因为现代人接受荧光屏的刺激普遍比较多,有些人本身可能就有眼干不适。

  干眼症状一般会持续1~6个月,轻重程度因人而异,使用人工泪液(术后眼药水里有)可以缓解。我的症状持续了3周多,并没有特别难受,和我做相同手术的一个朋友持续了半年多,感受比较明显。

  有些人手术后,白天看东西清楚,但一到晚上就变模糊,感觉物体周围有光晕,尤其是看路灯、车灯,此现状就是“眩光”。

  大部分是因为术后角膜水肿造成的,3个月左右可以消退。角膜偏薄、瞳孔较大的人,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。对一般人而言,影响并不大,但对于夜车司机来说,就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。建议术后调整开车时间,如果无法调整,就要谨慎手术(医生也会在术前询问患者的职业,做评估)。

  角膜较薄、近视度数较高的人,术后早期可能有视疲劳的情况,慢慢会适应。医生从安全角度、职业特点(比如经常近距离用眼)等方面考虑,可能会保留一些近视度数,以此来减轻用眼疲劳。

  所以,不必特意追求特别完美的视力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求才是最主要的。

  建议大家优先选择知名度高、信誉好的大医院,设备先进,诊疗流程完善,医生技术水平也高。特别要警惕那些术前检查潦草,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拉你上手术台,那才是真正的“人为刀俎,你为鱼肉”。

  我当时选的是工作过的一家三甲医院,操刀的是眼科主任,使用的设备也很新。各方面都比较了解,所以非常放心。

  咳咳咳,真不是这样。据我所知,我当时做手术的医院,有几位医生、护士都做了,其中也有眼科医生。

  至于做不做,其实是看个人需求、经济条件,还有是不是符合手术指征。再说了,做过的医生也不会贴张“我做了激光近视手术”的纸条在身上,人家不说,谁也看不出来。

  总结一下,激光近视手术就是削薄角膜,但削角膜不是削苹果皮,不是人人都能做,术后也有一定的风险,而且不是一劳永逸,保护视力是一辈子的事,不可松懈。

  如果下定决心要做这个手术,术前检查一定要严格,选靠谱的医院、医生;术中听医生的话,好好配合;术后不任性,格外的注意防感染、防外伤,定期复查。